中国连续买入后,美玉米价格涨了!今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会有多大?_世界热讯

2023-03-18 11:16:02 来源:新农观

近年来,中国进口玉米市场备受关注。

一方面是我国虽然是玉米生产大国,但同时也是玉米进口大国,从2010年开始,我国正式成为玉米净进口国,进口量约占到全球的11%,在全球玉米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;另一方面,近两年我国进口玉米数量激增,连续3年超过配额。

2020年,我国进口玉米数量达到1130万吨,同比增长135.7%;2021年突破历史新高,达到了2836万吨;虽然2022年有所下降,但是也仍然高达2062万吨。

而我国进口玉米的关税配额为720万吨,也就是说连续3年我国进口玉米都是远超配额的。


【资料图】

以往我国进口玉米来源主要是乌克兰、美国、阿根廷等,2010至2014年,美玉米占据着我国进口玉米的第一大来源,从2015年开始,乌克兰玉米后来者居上,取代美国成为我国玉米第一大进口来源。

此后一直维持这个状态,直到2021年,我国玉米进口需求激增,美玉米再次重新夺回第一来源的宝座,那一年,美乌两国的玉米几乎就占据了进口玉米99%的份额,其中美玉米占70%,乌克兰占29%。

到2022年,这一趋势继续延续,美乌两国的玉米进口数量依然占据总进口量的98%,其他国家的进口数量微乎其微。

但去年俄乌冲突的爆发,使得乌克兰玉米出口受阻,而我国为了尽可能地拓展进口来源多元化,于是去年5月份的时候,中国与巴西签署相关协议,正式批准巴西玉米入华。

至此,中国进口玉米的格局发生改变。而随着今年1月份,第一批巴西玉米的到港,正式拉开了巴西玉米输华的序幕。

而根据市场普遍认为,总体来看,巴西玉米的性价比要更高,因此很可能将挤占美玉米的市场份额,这也使得美玉米忧心忡忡。

但事实上,庞大的美玉米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替代的,虽然截至3月初,美玉米的对华销售量同比大降了62.9%,但同样巴西玉米2月份对华出口也出现大降,仅有7万吨,远低于1月份时的近100万吨。

一方面是2月份并不是巴西玉米的出口旺季,另一方面,随着巴西新豆收获上市,出口重心转移到了大豆上。

随着巴西玉米供应下降,阿根廷又因为极度干旱面临减产,乌克兰玉米供应降低,未来几个月里美玉米将重回宝座,成为我国进口玉米的主要来源。

而就在本周,美国农业部公布确认中国买家连续3天订购了美玉米,数量分别为61.2万吨、66.7万吨和64万吨,也就是说,在短短的3天里,中国就累计买入了近200万吨美玉米。这也直接拉动美玉米现货价格上涨。

我国为何突然大肆采购美玉米呢?

一方面是价格更合适。据悉,近期美玉米报价走低,甚至比乌克兰玉米还要便宜,综合到港成本已降至2600元/吨。

而另一方面,也反映出中国玉米需求的强劲。

中国进口玉米已经连续3年超出配额,而今年进口玉米又会是什么水平呢?

大概率仍然是一个超配额的数量。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:

一是国内饲用需求小幅增长。

虽然总体上今年生猪产能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,仍然处于高位,但今年生猪走势预期要明显好于去年,因此在利好带动下,饲料需求总体将略有增加。

而另一方面,国内可用的替代谷物却减少了。小麦作为口粮已基本退出替代,虽然当前定向稻谷还未投放,但预估今年总投放量在1500万至1800万吨,远低于去年的2900万吨。

二是价格因素。

在美联储不断加息下,全球粮价不断回落,进口玉米价格与国内倒挂现象解除,进口玉米价格优势回归,因此进口数量也有望增长。

根据市场普遍预计,2023年,中国进口玉米数量约为1800万吨左右。但是前不久,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预警救济专家委员会发布的《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2023年(春季)报告》中提到,由于国内饲料粮消费需求回升,预计2023年玉米进口量将有所增加,即比起2022年的2062万吨或还要增加,再次引发了市场的猜测。

而在进口结构中,预计巴西玉米和美玉米各占半壁江山。

美玉米进口通道已经是轻车熟路,渠道更为畅通;而巴西玉米首次对华出口,短期很难全面放量。虽然今年巴西大豆及玉米均面临丰产预期,但双双丰产可能将面临物流问题有所延迟。

【结语】

由此可见,今年进口玉米数量仍然处于高位,一方面反映国内玉米需求缺口确定存在,但同时也给国内市场形成压力。尤其是后期,随着巴西二季玉米的丰收到港,国内玉米市场将受到影响再次震荡起来。

博弈加剧,震荡频繁,这也将是今年国内玉米市场的一个主旋律。

感谢阅读!随手点赞,给个支持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方社团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