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探访甘肃公安名片】渊泉派出所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.2%
“警察阿姨,谢谢您把我的自行车找回来了。”近日,瓜州县公安局渊泉派出所民警接到110指令,辖区一学生自行车丢失。值班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后,实地观看周边情况,调取相关监控视频,发动热心群众一同寻找,仅用了两个小时就找到了自行车并及时交还了当事人。
渊泉派出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,努力实现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,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“小事”当作“大事”来办,以“小警务”服务“大民生”,围绕接处警、执法执勤、窗口服务等日常工作的细小环节,全面推进基层社区警务工作往实里走、往细里去。2023年以来,共排查矛盾纠纷线索37条,化解矛盾36起,化解率达97.2%。
如果说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毛细血管,那么社区警务室就是公安机关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,这里是离百姓最近的服务窗口,也是公安机关与群众接触最多的地方。
【资料图】
“自从有了社区警务室,群众找我们方便了很多,距离一近我们的工作也更好开展了。”渊泉派出所社区民警赵静这样说。自2018年设立赵静警务室以来,赵静在与群众的寒暄中,完成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“一标三实”信息完善等大量基础工作。
渊泉派出所积极创新社区工作方法,探索运用“区网融合”,将警务区日常工作和社区网格工作相结合,通过不定期的联合宣讲,常态化的三方调解、入户慰问等形式,有力推动辖区矛盾纠纷化解,风险隐患排除。
近日,社区民警在走访中发现,辖区两住户因为琐事发生纠纷,双方差点动起手来,民警在了解情况后,及时联系社区综治专干开展三方联调。调解会上,民警引导双方畅所欲言,经过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,双方当事人讲出心里话,民警讲法理、论感情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最终解开了双方的“疙瘩”,促成了双方相互谅解、握手言和,化解了潜在的矛盾。
通过借助社会力量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的天然优势,建立“社会力量+人民调解员+社区民警”纠纷调解新模式,针对复杂纠纷成立专班,按照“五个一”机制开展化解工作,切实做到矛盾不化解不放过、隐患不清零不放过、当事人不满意不放过。同时,坚持以“事后处置”向“事前预防”转型,探索延伸“流动警务上街面”“板凳警务”等新模式,推动“两巡一定点”常态化街面巡防,切实加强街面见警率,提高派出所管事率,实现了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“双提升”。
“渊泉派出所户籍室承担着辖区2万余名群众及流动人口的户籍办理需求,此外,我们积极响应群众呼声,开通异地办理,互联网预约等多种灵活办理方式,以精准服务理念切入点,通过开展延时服务、预约服务、假日接待等便民服务措施,确保前来办事的群众不跑空。”户籍民警张汉勤说。
渊泉派出所以“需求在走访中发现、矛盾在网格中化解、安全在日常中守护、服务在细微处开展”的总要求,继续扎实开展各项工作,让辖区更平安、社会更安宁、群众更满意,努力让新时代枫桥精神在瓜州生根发芽,硕果飘香。
发布:甘肃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
编辑:藏蓝 小飞象
关键词: